后台每天都能收到宝妈的焦虑留言:“宝宝才1岁多,换尿布时总抓自己的小鸡鸡,说了好几次还不听,是不是有问题啊?”其实,婴幼儿触摸生殖器是很常见的现象,很多家长一看到就紧张,要么呵斥要么打手,反而容易给娃留下心理阴影。今天就用通俗的话跟大家说清楚:娃为啥会这么做?哪些做法千万别试?又该怎么正确引导?
先帮大家卸下第一个包袱:3岁前宝宝摸“小鸡鸡”,99%不是“学坏”,而是正常发育表现,别先给娃贴“不乖”的标签。常见原因主要有3种:
一是“探索身体”的本能。对宝宝来说,自己的手、脚、生殖器和玩具没区别,都是“身体的一部分”。就像他们会啃手指、摸脚丫一样,摸生殖器只是在好奇“这个地方是什么感觉”,是认知自我的过程,完全没有成人眼中的“性意味”。之前有位宝妈跟我说,宝宝2岁时洗澡总摸,她越制止娃越兴奋,后来咨询儿科医生才知道,这只是娃对“新发现”的身体部位感兴趣,越关注反而越强化这个行为。
二是“自我安抚”的需求。有些宝宝在犯困、无聊或紧张时,会通过触摸生殖器来缓解情绪,就像有的娃喜欢抱玩偶、啃安抚奶嘴一样。比如宝宝刚上幼儿园不适应,回家后可能会悄悄摸来放松;或者晚上睡不着时,通过这个动作让自己平静。这时如果家长严厉批评,反而会让娃更焦虑,更依赖这个“安抚方式”。
展开剩余69%三是“局部不适”的信号。少数情况下,宝宝摸生殖器可能是因为不舒服,比如尿布湿了没及时换、尿道口发红、长了湿疹,甚至裤子太紧勒得难受。他们还不会用语言表达,就只能通过触摸来缓解瘙痒或刺痛。这时候家长别光顾着制止,先检查宝宝的私处:看看尿布是否干爽、翻开包皮(男宝)看看有没有红肿、裤子是不是太紧身,排除生理问题后再考虑引导。
最怕的是家长用错方法,反而把“小问题”变成“大麻烦”。这3种错误做法一定要避开:
第一种是“大声呵斥+打手”。有的家长一看到娃摸,就吼“不许摸!脏死了!”,甚至直接拍开娃的手。这样会让娃觉得“这个部位是羞耻的、脏的”,长大后可能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自卑,甚至影响青春期的性认知,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体。
第二种是“生硬转移注意力”。比如宝宝正专注地摸,家长突然把他的手拉开,硬塞给他玩具或强行抱走。这种“粗暴打断”会让娃更好奇:“为什么妈妈不让我摸?”反而会偷偷摸,甚至养成“躲在被子里摸”的习惯,增加后续引导难度。
第三种是“拿这事开玩笑”。有的家长觉得“娃的动作很可爱”,会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“你看他又摸小JJ”,甚至故意逗娃“再摸就给你剪掉”。这会让娃误以为这种行为是“被允许的”,同时也会让他对“身体隐私”没有概念,不利于未来建立边界感。
其实正确引导很简单,记住“不关注、巧转移、教隐私”这3步,既能帮娃改掉频繁触摸的习惯,还能建立健康的身体认知:
第一步,“不关注”,减少娃的好奇心。如果宝宝摸生殖器时没有表现出不适(比如哭闹、抓挠),家长就假装没看见,该做什么做什么。宝宝很容易通过家长的反应判断“这件事是否重要”,你越紧张,他越觉得“摸这个能引起妈妈注意”,反而会更频繁地做。比如宝宝换尿布时摸,你可以一边哼儿歌一边快速换,换完后说“我们去玩你最喜欢的积木啦”,自然过渡,不刻意提“摸”这件事。
第二步,“巧转移”,用有趣的事吸引注意力。如果发现娃开始摸,可以用他感兴趣的东西自然转移,比如“宝宝你听,外面有小鸟叫,我们去看看是什么颜色的?”“妈妈刚买了新的绘本,里面有你喜欢的小汽车,要不要一起读?”关键是“自然”,别让娃觉得“我因为摸那个才被打断”,而是“有更好玩的事等着我”,慢慢减少触摸的频率。
第三步,“教隐私”,帮娃建立边界感。等宝宝2岁多,能听懂简单指令时,就可以开始教他“身体隐私”的概念。比如穿衣服时告诉娃:“小JJ是我们的隐私部位,只能在自己房间或卫生间里摸,不能在外面摸,也不能让别人看、别人摸哦。”上厕所时教他“要关上门,上完厕所把裤子穿好”。家长也要做好榜样,比如不在娃面前换衣服、洗澡时关门,让娃知道“隐私部位需要被保护”。
最后想跟家长说:养娃路上,别用成人的视角去解读宝宝的行为。娃摸“小鸡鸡”不是“坏习惯”,而是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,温和引导比严厉制止更有效。如果你们家娃也有类似情况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分享你的引导经验,我们一起帮娃健康长大~
发布于:广东省黑马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