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《南征北战》里台词特多,像“没动静就快有戏了”,“不是我们不行,是共军太聪明”,最常听到的还是那句:“张军长,看在党国的面子上,赶紧拉兄弟一把!”
电影里李军长其实叫李仙洲,是当时第二绥靖区的中将副司令。蒋介石攻打山东时,他在莱芜战役被俘,手下六万人没了。这导致张灵甫的74师也被全灭,我军就从防守转为进攻了。
李仙洲在北京功德林接受改造时,看了电影《南征北战》。有人问他电影里的李军长是不是他,他爽快承认说:“是我,但我没那么惨。”他还真的曾向张灵甫求过援呢。
电影里,李仙洲被刻画得超搞笑,成了国民党无能将领的代表,这是剧情需要。那句台词让他出了名,但说实话,这只是艺术创作,对李仙洲来说,确实挺冤枉的。
说实在的,论打仗,李仙洲可能比不上王耀武、胡琏、杜聿明这些猛将。但他绝不是个废物,可是从小兵一步步拼军功升上来的,不然蒋介石也不会让他带一个集团军。
李仙洲1894年在山东齐河县出生,家境普通。他9岁就去私塾念书,是老爸安排的。他14岁就娶了比他大8岁的崔效淑,17岁就当爹了,真是农村早婚的一个例子。
有次他偶然听说孙中山办的黄埔军校在招生,立马跑去上海报名。他悄悄离开家,免得家人受牵连。他初试过关,到广州复试后,和山东的老乡李玉堂他们一起,成了黄埔一期学员。
黄埔学生里谁年龄最大,说不清楚。李仙洲1894年6月17日生,曾扩情也是1894年但日子不清,同学叫他们“李大哥”“曾大哥”。那时,王耀武还在上海杂货店卖糖呢。
战事吃紧,黄埔前几期学员学期都短,半年第一期就结业了。李仙洲直接进了军校教导团,打了两次平定陈炯明叛乱的东征,凭战功升为了连长。
没多久,李仙洲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少校营长,跟着蒋介石去打北伐。后来,他还做了教导团团长,参加了第二次北伐,为蒋介石统一大业出了不少力。
1930年,李仙洲带着队伍打了“中原大战”,跟冯玉祥硬碰硬,和阎锡山拼得你死我活,还跟宋哲元、孙连仲等人激战。虽然打得特别累,伤亡也大,但他还是咬牙挺住了,最后赢了,还升为了旅长。
从1932年开始,李仙洲就成了蒋介石“先打内敌再打外敌”计划里的得力干将。他一直带着部队攻打鄂豫皖根据地,直到1936年2月还参与拦截红军。西安事变后,他升为师长,带着部队退到黄河边。
“七七事变”发生后,李仙洲去见蒋介石,请求上前线抗日。8月4日,他带队出发,参加了汤恩伯指挥的“南口阻击战”。在居庸关,他们和装备好的日军打了七天七夜,牺牲两千多人,拖慢了日军进攻。
然后,他带着部队去打了“忻口会战”,那场仗打得特别惨烈。虽然打死了很多敌人,破了华北的记录,但国军也死了很多人,连军长郝梦龄都牺牲了,士兵更是伤亡了十多万。
李仙洲亲自上前线指挥,结果左胸中弹,子弹穿透后背,受了重伤。士兵们拼命把他从战场上救回。他带的部队伤亡惨重,据说是前所未有的大牺牲。
听说李仙洲受伤了,蒋介石立马发电报慰问:“听说你伤得不轻,我很担心。请随时告诉我你的伤情,让我放心。这里汇去五万块,用于养伤。”
但李仙洲没私吞那笔钱,反而全买了药品,给受伤的官兵们治病。由此可见,他是个廉洁不贪的人,所以手下们也都乐意为他卖命。
后来,李仙洲伤好回队,参加了徐州、武汉等大战。1938年,他当了92军中将军长和21师师长,在宜枣会战跟日军在安徽、河南死磕。1942年,他升官成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,还跟我军有过冲突。
抗战结束后,李仙洲去了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当副司令官,归小学弟王耀武管。他从不摆老资格,完全听王耀武的,是王耀武手下的猛将。
1947年,国民党改变了打法,开始重点攻击三个地方。范汉杰带兵攻打胶东解放区,想断我们和苏联的交通。胡宗南则进了延安,想毁掉我们的根据地中心。还有张灵甫带着重兵,和李仙洲一起,想南北夹击消灭华东野战军。
这场战役就像电影《南征北战》里演的那样,我军大范围运动战大显神威,一下子就把李仙洲带的5.6万多国民党军全歼了,连李仙洲本人都被抓了起来。
李仙洲集团垮得那叫一个快,没几天就完蛋了,真让人大跌眼镜,这水平也太次了,根本不像是个打过很多仗的老将军该有的表现。
这事有原因,第46军军长韩练成其实是我党地下党员。他虽没在战场上直接起义,但暗中动了手脚并告诉华东野战军,搞得李仙洲乱了阵脚,部队进退两难,最后只能溃败。
被我军俘虏的国军老将李仙洲,心里七上八下的。没想到,华东战场我军头儿陈毅将军亲自来看他,还客气地说:“李先生,受委屈了!”这让李仙洲特别感动。
他俩聊了好久,一起琢磨了两军的交战情况。李仙洲原本不甘心,但听了陈毅的分析,明白自己必败无疑。他找的韩练成,也想通了,对共产党人的魅力心服口服。
没多久,李仙洲和六十多位被抓的高级军官被送到了华东军区的“高级军官管理地儿”。在那儿,他们接受教育和改造,李仙洲也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问题,开始反思对蒋介石的忠心,有了不少新领悟。
他带头发了篇反对内战的声明,登在了延安的《解放日报》上。这让对他期望很高的蒋校长非常生气,直接骂李仙洲太不忠不孝,大逆不道。
北平解放后,李仙洲被关到了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。他表现很好,干活卖力,思想也慢慢转变了。后来,他上了第二批特赦名单,1960年就出了狱,成了新中国的合法公民。
李仙洲他们离开功德林后,见到了周总理。一见到昔日的老师,他心里七上八下的,鼓起勇气向周总理坦白了一件藏了很久的心事。
抗战时,他见很多孩子因战乱没法读书,就在安徽阜阳掏钱建了所中学,叫“志成中学”,意思是大家团结抗日。他亲自当校长,给战火中的孩子一个学习的地方。
后来,这所中学改名叫阜阳国立第22中学。他那次说的“大家要团结,目标得一致,好好为老百姓服务”,就像校训似的,一直鼓舞着学生们努力向上。
他隐瞒这事好多年了,就是怕被说成是“跟党抢年轻人”。被抓的十几年里,不管怎么学习、反省,他都对办学这件事守口如瓶。
不过,对那件让他忧心忡忡的“过错”,周总理只是微微一笑,没责怪他,反而真诚地说:“这哪错了?这是大功一件啊,你培养的青年不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嘛!”
李仙洲听到周总理认可他办学,心里多年的重担终于放下了。他决定出狱后,就照周总理的话做,不纠结过去,要往前看,好好当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1961年,李仙洲回到了久违的山东老家。他常年在外打仗,老婆独自照顾老人孩子。可贵的是,他没像有些国民党大官那样抛弃原配,另找新欢或再娶,这真的很不容易。
解放后,李仙洲在老家成了“反面人物”,有些调皮孩子围着他喊“反动派”、“大战犯”。他心里很复杂,觉得让家人因自己在乡亲们面前没面子,特别惭愧。
乡干部一番耐心劝说后,乡亲们对李仙洲有了新的看法,特别称赞他在抗日时的贡献。他摆脱了“打倒战犯”的口号,听到“欢迎回家过年”的问候,心里很是安慰。
1962年夏天,李仙洲成了山东省政协秘书处的专员。他平时上班、参加集体活动,还爱养养花、写写字,逗逗孙子,晚年过得简单又快乐。但他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,就是莱芜那场败仗。
上级很懂他的心思,所以特地组织了他和其他参与过莱芜战役的人,在26年后重回这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地方,一起故地重游。
李仙洲看到莱芜新建的钢铁厂、发电厂这些大企业,心里特别激动。听说他后来每年2月24日都会去张家洼,因为那天那地,正是他被俘的日子和地点。
1978年,李仙洲成了全国政协委员。次年,他又在山东省当上政协常委,心里总惦记着国家统一,常呼吁两岸多聊聊。1983年,他还在民革大会上被选为了常务委员。
1984年6月,他和黄埔的许多老同学一块儿,搞了个“黄埔军校同学会”,大家选他当理事。但他年纪大了,就当了名誉会长,日常事儿都让小弟宋希濂来管。
1988年10月22日,李仙洲将军在济南去世,享年94岁。他一生征战沙场,留下了《忻口战役的第二十一师》等回忆录,这些都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的重要宝贝。
李仙洲回老家时,给学校写了副对联:“懂历史深远,看世界广大”。这反映了他回归后的心境,他看开了,对过去的风雨淡然处之,就像看院里花开花谢,天边云卷云舒一样平静。
李仙洲在国军名将里名气不大,但他英勇抗日,历经生死。他廉洁奉公,人品好,做事规矩,心地也善良。后来他改过自新,走向光明。这样的将军,值得我们尊敬。
黑马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